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
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
  • 首页
  • 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首页
  • 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
栏目分类

  • 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
热点资讯

  • 10年人口流失600万!比俄罗斯远东还严重,黑龙江到底怎么了
  • 发现上海一户人家的卧室, 进去就不想出来了, 晒给大家看看
  • 医药军工大牛市! 2亿散户注意, 热点高低切换或雅下还没结束
  • 今晚空降! 24集警匪大剧来袭, 对抗超燃, 我想说: 暑期
  • 如何找到一支即将启动的牛股?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
10年人口流失600万!比俄罗斯远东还严重,黑龙江到底怎么了?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18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
10年时间,东北的人口一直在四处流散,尤其是黑龙江,常住人口的流失更是高达数百万以上。从省会哈尔滨,再到大城市和绥化,单座城市的流失规模都在几十万乃至上百万。

人口流失让黑龙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成为-5.11‰,排名全国末尾。人们想不通黑龙江究竟出现了什么,也想不通为什么人口流失的会如此之快。实际上,这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。

人口下降接近650万

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,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,黑省的常住人口减少了646.39万,下降幅度高达16.87%。

这是什么概念呢?省会哈尔滨的人口减少了63万,黑龙江西部的大城市齐齐哈尔人口下降,规模更是超过了100万,另一座城市绥化的情况也是如此。

与此同时,2020年黑龙江的人口出生率只为3.74‰,而全国的人口出生率为8.52‰,也就是说,黑龙江的人口出生率连全国的平均水平一半都不到。2020年,全省的人口出生只有12.05万人。

之前一直说与黑龙江一江之隔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在持续下降,现在的情况是,不管是俄罗斯的远东还是我国的黑龙江,人口都在下降。

黑龙江北岸是大片的原始森林,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开发。现在的情况看来,随着黑龙江省的人口持续减少,黑龙江南岸原本已经开发的土地有可能会重新回到荒野状态。

整个远东地区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口是795万。苏联解体以后,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开始流失,到了2010年,远东总人口只剩629万人。

从总量上来看,我国黑龙江的人口要比俄罗斯远东地区多得多,人口密度也比俄罗斯远东地区大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,我国黑龙江省人口下降的幅度,要比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下降幅度大多了。

如果接下来这种趋势得不到扭转,黑龙江省人口可能还会从现在的3000多万下降到只剩2000多万。

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枯竭

黑龙江省的发展跟当年东北重工业发展密切相关,这里到处都是重工业基地群,再加上煤炭、石油资源充沛,因此大量的城市是资源型城市。

但是,随着大量的资源型城市走向枯竭,比如说鹤岗等城市的煤炭挖完了,这直接导致当地的支柱产业持续衰退,在别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,当地人为了工作只能选择去外地。

等于说,一个地区的支柱性产业被直接中断。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,当地的经济就会持续萎靡,就业机会大量流失,只剩下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能够提供就业,其余的私营企业岗位近乎绝迹。

人都走了,其他经济又发展不起来,当地的房价就会持续下跌。鹤岗的房子为什么会变成白菜价?关键因素就是没有人了,也没有煤炭了,别的产业也没有发展起来。

黑龙江省其他地区也是如此,而且从城市到乡村地区人口外流还有一个很显著的规律。

乡镇和小县城的人口向着哈尔滨等大中城市流动,齐齐哈尔等地级市的人口又会向着外省流动。整体都处在流动状态,乡镇、小县城、地级市三者之间的人口一个比一个少。

最终和全国其他地方比起来,整体的人口又远远落后。大多数黑龙江人,他们并不愿意留在省内,而是选择直接出省,年轻人持续流失,人口出生率自然就进一步下降了。

一环扣着一环,这是一种恶性循环。所以学者指出,不改善黑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,没有就业,年轻人就还会外流。

有人肯定会疑惑,其他省份的人口,比如河南也在大规模的向外地流动,为什么只有黑龙江省的人口下降幅度这么大呢?实际上这里头还有别的因素。

黑龙江人不愿意生孩子

2022年,黑龙江全省的人口为3099万,到了2023年又下降到了3062万。人口不增加,不仅仅是因为外流,还是由于黑龙江人不愿意生孩子。

和别的省份不一样,当年黑龙江省的人口大都是从其他省份迁移过来的,因为从历史上来看,这里的人口规模原本就不大。

还在清朝前期,朝廷并不允许内地人迁往东北。一直到清朝末年,随着朝廷的禁令渐渐松弛,大量的内地人选择到东北开荒种地,或者是淘金开矿。

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闯关东。这一规模一直从清朝末年持续到民国时期,黑龙江也从原来的人烟稀少之地变成了村庄遍地和良田遍地。

即便人口有所提升,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黑龙江省的人口依旧保持着有限的规模,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,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。于是,大量的外地人又一次涌向了黑龙江,北大荒渐渐变成了北大仓。

人口流动很正常,但是对黑龙江省这样的人口净流入之地,不会像别的省份那样很快就形成大量传统的习俗。

由于早先的人口来自天南海北,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人口集群,往往都抛弃了原来在老家的各种习惯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,和其他省份比起来,黑龙江省的生育率始终维持在较低的状态,而且人们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也相对较轻。

为什么会是这样?因为传统的观念不复存在了。比如在河南、广东等省份,人口之所以一直处在高位,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有着强烈的生育观念,而且有些地区还非常执着于传宗接代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每家每户势必都要生男孩,如果先是生了女孩的话,就会持续生下去,一直到生出男孩为止。这在客观上自然就推高了当地的人口出生率。

黑龙江的情况则截然相反,人们并不执着于生男生女,所以出生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状态。再加上后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,倡导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,如此一来,黑龙江的很多家庭,哪怕是农村家庭,也有大量的独生子女。

反观河南和广东,哪怕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严苛的时期,农村地区的人口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,从而也就打下了人口较多的基础。

现在的情况是,全国的人口出生率都降低了,尤其是老年人口越来越多,黑龙江省的人口原本就少,叠加这些不利因素,自然会导致出生率更难看。

以说,人口外流、低生育率再加上老龄化,这些不利的因素叠加在了一起,共同促成了黑龙江人口的持续下降。要问接下来怎么办,怎么去扭转这种趋势,最关键的还是要想办法留住人口才行。

黑龙江一直在采取鼓励措施

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,黑龙江这几年来一直在采取各种各样的鼓励生育措施。比如去年哈尔滨就出台政策,凡是符合条件的二胎和三胎家庭,每月可以领取500元到1000元的补贴。

这些家庭如果要购买房子,也会给予1.5万元和两万元的补贴。如果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,连续存缴时间将会从一年降到半年,家庭租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额度也将上浮50%。

在大兴安岭地区,当地的户籍家庭如果生第三个孩子,一次性奖励2万元。生育二胎的话,每月发放300元补贴。生育三胎的话,每月发放500元补贴。这个补贴将一直发到孩子3岁。

由于这些措施都才出台了一两年,现在还看不到什么成效,而且就补贴的额度来看,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对家庭来说,生孩子和养孩子的成本会持续多年,而且人们还会担心未来的就业状况。

换句话说,如果黑龙江整体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起色,即便政府对家庭生育进行各种各样的补贴,人们依旧不愿意生孩子。

所以,要保证当地的人口,最关键的还是要先发展经济。最起码黑龙江各个城市都应该在转型之后打造新的支柱产业,哪怕失去了资源,也应该尽快转型。

只有当一座城市重新恢复活力,重新具备造血的能力,这座城市的人口才会渐渐增多。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铁律,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如此。

接下来,黑龙江各地也不用太着急去进行鼓励生育,首先要把本地的经济产业打造好,起码要让人们看到一定的希望,这是前提,也是基础。

对当地来说,这是极大的考验,因为经济转型并非很容易,人们对原来的产业会有一种情绪上的依赖。再者,发展别的产业也要做到因地制宜,有没有发展其他产业的条件也很关键。

结语

目前的情况是,不光黑龙江的人口在持续下降,辽宁和吉林的情况也是如此,整个东三省的人口总量都在持续走低。经济产业转型上的迷茫,重工业失去之后抓不住其他重点,这些都是导致整个东北转型的困难所在。

所以在接下来,人口还会外流,出生率还会继续低迷,也许稳定到极少的规模之后,情况才会有所好转,但是到那个时候,整个地区的人口已经触底。

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,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大概率不会得到太大的扭转,当地人会逐渐接受这样的少人口趋势,而发展别的产业又会建立在相对等的人口结构上,所以说整个改变的过程很缓慢,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波折。



上一篇:发现上海一户人家的卧室, 进去就不想出来了, 晒给大家看看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资讯
  • 2025/08/2110年人口流失600万!比俄罗斯远东还严重,黑龙江到底怎么了?
  • 2025/08/16发现上海一户人家的卧室, 进去就不想出来了, 晒给大家看看
  • 2025/08/07医药军工大牛市! 2亿散户注意, 热点高低切换或雅下还没结束?
  • 2025/07/05今晚空降! 24集警匪大剧来袭, 对抗超燃, 我想说: 暑期黑马来了
  • 2025/06/23如何找到一支即将启动的牛股?
    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一分钟快三玩法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